查看原文
其他

尺马渚桥的前尘往事,说给你听……

无锡博报 2024-04-22


遇见一座桥,是需要特殊缘分的。


8月27日起,地铁五号线建筑路红星路口站、建筑路湖滨路口站围挡施工,围挡范围内有一座桥,一座有故事的桥。 


当一座桥开始交代它的前尘往事,千头万绪都可以暂时放下,只空出一只耳朵,安静地听——


尺马渚桥


位于建筑路,横跨马蠡港,身在闹市,每日车来车往、交通繁忙。



无锡,河多水多桥多,还有“渚”多。


水中间的小块陆地,即为渚,例如大家熟悉的无锡太湖鼋头渚,马山的龙头渚,牛头渚等。


不同于“太湖十五渚”的美名在外,马蠡港上的尺马渚于2004年拆迁后,该名就不再沿用了,现只有尺马渚桥与之还有些关联。


听说,尺马渚原名“斥骂渚”,斥谁?骂谁?还得从马蠡港说起。



马蠡港,无锡最古老的自然河流梁溪河的支流位于无锡南长区,长3.36公里、宽25米,北接梁溪河,南通蠡湖,流淌至今始终平静而兴旺。


上世纪80年代初,“马蠡港”因改名风波而在无锡历史文化界引起“轩然大波”。



据传,东周春秋末期,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诸侯霸主。


越王打败吴国后,功成身退的范蠡带着西施在五里湖(蠡湖别名)一带泛舟入太湖时,曾停泊在梁溪的一条叉河边。站在高约数丈的土墩下,范蠡、西施下船登高远望,山水相连,风光旖旎,十分流连。


吴国百姓们在河岸边见到范蠡,心怀灭国之痛,就索性站在桥上、沿港口两岸痛骂范蠡,因而这条河就叫“骂蠡港”。


这个说法在清代文学作品《常州赋》中有文字佐证:“仙蠡墩稍西有骂蠡港。谓吴骂少伯(范蠡)于此,故名。


因此,“斥骂渚”上,骂的、斥的自然也是范蠡了。


可是,无锡很快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,许多人士纷纷指出了这个传说的漏洞——


范蠡是越国大臣,瞒着越王勾践私下偷带西施出逃,这样机密的事,吴地老百姓如何会知道?


况且处于战败地位的吴地百姓,站在桥上港边高声谩骂战胜国的大臣,从逻辑上来说也行不通,由此推断出骂范蠡的不可能是吴地老百姓。


倒有可能是越国的重臣文种,因范蠡逃离越国责骂范蠡。



“骂蠡”之名不仅贬低了范蠡的形象,且骂蠡之事只是传说而已。


他们更拿出元代《无锡县志》说明,当时就有马蠡村,马蠡港因村而名,从未有骂蠡村、骂蠡港的记录,直至清代志书的记载都是如此。至于清代《常州赋》不过是文艺类篇章,其资料的真实性远不及史志可靠。


于是,在1993年,无锡将“骂蠡港” 更正为“马蠡港”,回归历史本来面貌,尺马渚桥也沿用至今。


尺码渚桥 敖翔 摄


其实,我们不难发现,无锡人对范蠡是极其钦佩的。


这样一个在吴越春秋的刀光剑影中,以浣纱谍影谋得家国雪恨的奇才,进,能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退,能三度富家天下、致家千金。


范蠡在江南占据了不可或缺且备受尊敬的一环。


范蠡旅居无锡时,在五里湖和梁溪河地区教导当地百姓养鱼之道,写下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《养鱼经》,被尊为太湖地区水产养殖业的祖师:渔父,渔父岛之名也由此而来。


无锡人还在当地命名了许多尊“蠡”地名——无锡最大的内湖叫蠡湖,最大的江南园林叫蠡园,梁溪河畔最有名的景点叫仙蠡墩,仙蠡墩上有蠡公碑和蠡公亭……




说完故事的尺马渚桥,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立在马蠡港之上,见证着城市的变迁,也在变迁中带着它身上藏的故事,和我们暂时说再见。


愿复建后归来,尺马渚桥依然唱着“种竹养鱼千倍利,感谢西施和范蠡”的童谣,唱给我们听,唱给后人听……


来源:无锡城事、无锡闲话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